课程编号:
学时:8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以规范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1. 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2. 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设置“05方案”新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进行教学,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 实践教学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
1. 根据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和教改意见,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修订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2.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实践教学应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1. 针对性原则。在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受到社会机制转型中观念更新的影响。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 实效性原则。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3. 时效性原则。随着我国改革后不断发展和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该课程的社会实践要讲求实效性,实践活动家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三、实践教学的目标
1、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课中深入理解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并掌握运用理论。
2、突出社会实践活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实践课程的主要目标,增强实际情感体验和切身体会。
3、坚持实践课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的思想。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任课老师任选其中二种实践形式。
1、实践一:社会调查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由教研室联系(或推荐)2-3个较稳定的有示范性的社会调查活动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课外自己进行,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在报告会上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给出评分。
2、实践二:感受经典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影像资料,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美丽人生》、《苏菲的世界》等,学生在观后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发言,写出观后感,上交任课教师。
3、实践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由教研室列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若干篇(章、节),学生在其中选择一至二篇进行阅读。所提供的理论原著篇幅适中、深浅适中,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在读书活动期间,任课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帮助学习上的帮助。要求学生阅读后写下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并上交任课老师。
五、考核内容和方法
1、考核学生在实践课教学中的参与情况。
2、考核学生实践课中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实践报告等完成情况。
3、实践课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六、实践教学活动时间
正常情况下,第4-5周布置第一次实践教学,8-9周检查验收,收第一次小论文。10-11周布置第二次实践教学,第14-15周检查验收。收第二次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