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焦点 \ 正文
2018年1月18日重庆日报及教育版专题报道重庆理工大学思政理论课改革情况
浏览次数: 次     录入时间:2018/01/25 09:13:20

重庆理工大学
 

一根“红线”缝合育人全过程
 

让理论产生共鸣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必由之路。

   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以来,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用一根“红线”缝合了理论与实践、思政课堂与思政课外、主渠道主阵地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距离”,使得高深的理论走进大学生心中,继而产生出有温度的共鸣,构建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动能、大格局。

   寻根

   思政课凭什么接地气、聚人气?

   “四化”教学综合改革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这是过去思政课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重庆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认为,要真正打造出接地气、聚人气,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就必须通过教学改革让理论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过去一段时间重庆理工大学的“关键词”。据了解,该校依托635288.com,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学过程的双主体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实践教学的项目化“四化”教学综合改革。

   改革究竟带来了思政课怎样的变化?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该课程实行非标准化考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教师利用教辅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将多样化的考试分散在全学期,记录于教辅资料中,实现了“重过程、留痕迹、讲规范、求实效”的目的。

   从试行来看,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与考核方式,到课率和抬头率显著上升,总评成绩也非常理想。

   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庆理工大学还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改革,并推动以深化考核方法改革、教学信息化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建设。

   立本

   思政课怎样实现高效、高能?

   铺开“内部精装修”蓝图让学生受益一生

   当前不少思政课教师在网络上“走红”,皆因他们别出心裁地打造出有形式、有故事、有内容的课堂,让学生大呼:原来思政课也不呆板。

   吸引学生关注思政课,其实仅仅只是上好思政课的一环。

   对于重庆理工大学来讲,要让思政课真正实现高效、高质、高能,不仅需要依靠“新鲜”刺激,更需要静下来摸索思政课的“塑本之道”,铺开思政课“内部精装修”蓝图,这样的思政课才不是“红一时”,而是“红一世”。

   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教师,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及学术交流、社会调研等活动,同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与锻炼,并努力为教师晋升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期待、有盼头、有动力。

   如今,教师会讲、讲好、讲深,深入浅出让学生受益一生。此外,重庆理工大学还通过全面加强科研工作来实现“精装修”提升思政课品质。

   据悉,该校635288.com制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加强科研管理、完善科研制度、建立科研团队、建立科研机制等举措,一年来已有22个各级各类课题立项,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

   涵养

   思政课如何持续释放育人效应?

   上下合力做“加法”走出示范创新路

   要让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有声、落地生根,为大学生找准人生奋进路标,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今天的重庆理工大学经过长时间探索积累,用多种方式为思政课教学做“加法”,护航思政课释放更多育人效应。

   “加”是加在了对思政课的重视上。

   在建立635288.com的基础上,重庆理工大学配足思政专项经费,提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师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加”还加重了思政课的“时代味”。

   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重庆理工大学用“互联网+思政课”,在校园网中录入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视频资料、复习资料等,辅助学生课后学习、线上学习。同时该校思政课部分教师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了相关教学资料,并与学生实现互动,令思政课堂的空间变得更大、效果变得更好。

   “加”更是加深了思政课的延伸融合性。

   据悉,该校在注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第二课堂”,引领学生在课外自主研读、感受经典、专题调研、志愿活动、参观考察等,今后还将开展培育学生理论骨干、思政课文化艺术节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展示等活动,并建立相关的实践基地,让思政课内涵更加饱满。

   链接>>>

   “四个结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速前行

   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四个结合”为路径,为学生烹饪出一道道有营养的精神大餐,不断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速前行。

   有高度

   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工作结合

   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交流研讨会、主题班团会等常规性教育活动,重庆理工大学深入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同时通过“手掌上的阳光”读党报活动、“青年红色根据地”网络微党课、“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队”等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

   有亮度

   思想政治工作与品牌活动培育结合

   以素质教育学分制为总揽,重庆理工大学已培育出“学子百家讲坛”、“十佳大学生评选”、“学生表彰大会”等品牌活动,打造出“动力车辆”“真材实料”“电子人生”等一批院级精品活动。通过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唤醒他们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自觉性。

   有温度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指导,同时还设立了学生园区辅导员工作站,打造特色园区活动室,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和困难,让广大学子真正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暖意。

   有力度

   强化队伍建设与推动思政创新结合

   近3年重庆理工大学引进了16名博士辅导员,选拔出35名优秀硕士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每年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此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此外,学校还加大了学生工作理论研究投入,落实了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计划等政策,畅通了辅导员晋升通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

   王小寒 刘进 图片由重庆理工大学提供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红光大道69号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   邮编:400054
本站被访问 人次